跳水*日记怎么写(跳水运动员怎么写)

2023-02-11 18:57:01 体育信息 zudcetg

描写跳水*高敏的日记

高敏是世界上*突破600分大关的女子跳水运动员。在她的时代,她的技术难度和稳定性已远远超过任何对手,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跳板跳水女皇。在7年的跳水生涯中,高敏在她所参加的所有重大赛事中保持全胜,共获得70

多枚国际比赛的*、11项世界*,并于1988年和1992年蝉联两届奥运会*。

其签名物品值得收藏。恭喜你!!

描写跳水比赛的过程和情景作文300字 场景描写作文,没有“我”

今天和以往不一样,我今天要去跳水,我来到游泳池边,哈,今天的水还真不错,清沏见底的水面上不时泛起一片片鳞片似的波浪。我正准备跳下去,可又被吓住了,心想:如果水把我淹死了怎么办?别瞧我平时在同学面前爱显威风,其实我的胆子还是有点小的,而且又是第一次跳水。

就在这时,我想到了奥运会健儿,一股勇气涌上了心头:不要怕,要有信心。有了信心胆子也就大了,闭上眼睛,屏住气,后腿一蹬,身子向前一扑,直冲水里,“哗啦”一声,水花溅到三尺高。我仰望上面,真不敢相信,竟从一个三米高的台上跳下来了,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来。

通过跳水,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灰心,要有信心。

跳水*陈若琳特写作文

1. 跳水*陈若琳作文500字

8月21日晚上,“水立方”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0米跳台跳水决赛。

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陈若琳能否击败加拿大选手赫斯曼,夺回中国队连丢两届的*。今晚的决赛没有预赛和半决赛来得轻松。

最后一跳前,赫斯曼领先2分,赫思曼最后一跳88分。紧张使我紧紧地握着拳头,如果陈若琳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就成了赫思曼的囊中之物,我默默地祈祷着陈若琳好好发挥。

终于,陈若琳上场了,观众大声呐喊着“加油”,陈若琳低着头,深呼吸,她要跳的动作是5253b,就是在空中需要做出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她不能出错,必须在这一跳拿到89.65分以上,才有可能拿到和我们分别了12年的*。只见陈若琳脚尖一踮就起跳了,翻腾、转体……全场顿时肃静,我也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一刻如果针掉在地上也能清晰地听到,陈若琳这一跳得了100.03分,终于逆转败局,漂亮!顿时全场猛然沸腾掌声如雷,离别两届的*重回中国,我跳起来欢呼雀跃。

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陈若琳的相关报道,知道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跳水,有一次她手臂骨折了,在接受教练的极其痛苦的正骨术后,在伤臂未愈的情况下,还参加比赛,为了控制体重,硬是戒了零食和甜品(这是我们十几岁人的*啊)。她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得到她今天的成就。

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应该象陈若琳一样,克服自己的缺点。

2. 跳水*陈若琳作文500字

8月21日晚上,“水立方”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0米跳台跳水决赛。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陈若琳能否击败加拿大选手赫斯曼,夺回中国队连丢两届的*。

今晚的决赛没有预赛和半决赛来得轻松。最后一跳前,赫斯曼领先2分,赫思曼最后一跳88分。紧张使我紧紧地握着拳头,如果陈若琳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就成了赫思曼的囊中之物,我默默地祈祷着陈若琳好好发挥。

终于,陈若琳上场了,观众大声呐喊着“加油”,陈若琳低着头,深呼吸,她要跳的动作是5253b,就是在空中需要做出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她不能出错,必须在这一跳拿到89.65分以上,才有可能拿到和我们分别了12年的*。只见陈若琳脚尖一踮就起跳了,翻腾、转体……全场顿时肃静,我也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一刻如果针掉在地上也能清晰地听到,陈若琳这一跳得了100.03分,终于逆转败局,漂亮!顿时全场猛然沸腾掌声如雷,离别两届的*重回中国,我跳起来欢呼雀跃。

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陈若琳的相关报道,知道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跳水,有一次她手臂骨折了,在接受教练的极其痛苦的正骨术后,在伤臂未愈的情况下,还参加比赛,为了控制体重,硬是戒了零食和甜品(这是我们十几岁人的*啊)。她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得到她今天的成就。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应该象陈若琳一样,克服自己的缺点。

3. 写陈若琳的文章 急

奥运*--陈若琳的故事

经典语录大全

在国家队集训,陈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63731若琳进步很快。2006年,她先后与李双、贾童搭挡,击败了包括奥运会*纽贝里在内的所有强手,连夺国际跳水大奖赛美国站、澳大利亚站、德国站及中国站、加拿大站等七站*。同年9月,她又在多哈亚运会上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和单人亚军。

参加大赛,即使再身经百战的选手也有心理紧张的时候。2007年,陈若琳在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时,她和王鑫组成女子双人10米台组合。由于此前陈若琳一直与李双和贾童搭挡,与王鑫还是第一次搭挡,而且是在级别很高的国际大赛上,能不能拿到*,陈若琳心里没底,紧张情绪油然而生。

陈若琳把自己的担忧通过电话告诉了爷爷。唐诗没说大赛的事,反而转移了话题道:“我今天又去放风筝了,外面的风很大,我还担心风筝放不起来,没想到风筝却比风和日丽时飞得更高。因此,我总结出,越是狂风的天气,只要艺高人胆大,风筝就会飞得更高更远……”

狂风,风筝,一个个关健词烙进陈若琳的心间,她顿时悟出,爷爷其实是举事例来化解她的焦虑心理,每一次大赛就像放一次风筝,只要自己把牢风筝线,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风筝总能载着梦想和希望飞向高空。

爷爷的话,让陈若琳的身心彻底放松下来。在这次大赛上,她和王鑫夺得女子双人10米台*,她自己也获得了单人10米台亚军。

2008年5月,陈若琳出征在南京举行的世界杯跳水锦标赛,这是北京奥运前的最后一场国际大赛,也被圈内人认为是奥运*的预热赛,竞争十分激烈。陈若琳与王鑫不负重望,一举夺得了10米台双人*。更让陈若琳惊喜的是,这次,她还如愿以偿地夺得10米台单人*。不久,陈若琳在北京奥运会上又勇夺10米跳台单人、双人*。

2009年12月12日,陈若琳17岁 生日 ,远在北京的她收到了爷爷从江苏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台纯白色的DVD播放器,上面还贴满了各种卡通贴面。这是爷爷奶奶送给她的 生日 礼物,陈若琳高兴不已。晚上,陈若琳又接到爷爷打来的电话,他关切地对她说:“你比赛紧张时,饿得睡不着时,就放碟片看,我还给你寄去了你*看的卡通片《魔女宅急送》,太 搞笑 了,看了碟片,你会放松心态的,这样就能以更好的状态应对训练……”听到这儿,陈若琳已经哽咽了。

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上,陈若琳与新秀汪皓组成新组合。赛前,两人都有些担心,因为两人都面临着身体发育所带来的不利因素。爷爷唐诗给她打气:“这一路走来,你闯过了那么难的关口,这一次,你一定还能过关斩将。”接着唐诗随口拈来自创的诗句,“若待亚运展娇姿,凌(琳)波仙子踏浪来。”里面嵌着“若琳”二字,陈若琳听后会心一笑。果然,本次亚运会上,陈若琳再次夺冠,又一次用实力证明她就是高台跳水的*。

笔者在采访中获悉陈若琳有个绰号叫“小高敏”,不仅是因为她的长相酷似前跳水女皇高敏,她的拼搏精神也绝不逊于高敏。我们祝愿陈若琳能飞得更高、更远。

4. 作文跳水*张若琳

我家乡的

说起,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跳水*——。

劳丽诗从小有着不服输的精神,使她从游池游跳台。

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从校跳到市,再从市队跳到省队,国家队。出生于一个普

通家庭,因为父亲是“个体”工作的,母亲也是帮人做些活来度过日子。每到夏天,

就被妈妈喊到泳池游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劳丽诗被对面跳水网吸引住了。就偷偷溜上了网,当时的跳水

教练看到她身手敏捷,又大胆,觉得她是个跳水的好苗子。便春,让

她学跳水。训练四年时间磨砺了她的意志、斗志。

在她恰好,那天风很大,吹得跳台上的劳丽诗瑟瑟发抖。教练看不下去了,叫她不要跳了,好好养。

可她却说:“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去的,就算生,我也要努力拼搏!”比赛一结束,教练马上带她去看,一量

体温,高烧39度。随后的市运会,第一项是跳1米板,她落到第七。但劳丽诗丝毫没有泄气

在10米跳台比赛时,她夺得了第一。2002年1月,劳丽诗正式选入国家队。这一年,

是她初露异彩的一年。这一年,她毫不停息地夺得一次又一次的*:国际泳联跳水大奖

牙站女子10米跳台单人*

米跳台双人*、世界杯跳水赛女子

米跳台单人、双人*。。大家奔走相告,祝愿她再创佳绩。

5. 陈若琳简介 跳水运动员陈若琳照片资料

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跳水女双10米台*(与汪皓)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跳水女子10米跳台*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双10米跳台*2011-2012中国跳水明星系列赛(武汉站)双人10米台*(与汪皓)2012年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阿联酋迪拜站女子单人10米台*(395.70分)2012年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迪拜站双人10米台*(344.40分)2012年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莫斯科站女子单人10米台*(391.00分)2012年国际泳联跳水系列赛莫斯科站双人10米台*(343.08分与汪皓)儿时的陈若琳体弱多病。

为提高孙女体质,4岁那年,爷爷、奶奶把她送到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学跳水。跳水教练高峰见陈若琳生得四肢修长,人也挺乖巧,便接纳了她。

陈若琳由此开始了跳水生涯。那年金秋,刚刚从事跳水训练的陈若琳随父母赴上海观看八运会比赛,看到健儿们在空中翻腾、转体的英姿,陈若琳对跳水的兴趣更浓了,她一脸认真地对爸妈说:“我一定要练好跳水,长大后为国争光。”

因体质较差,陈若琳对体能训练课比较头疼。爷爷唐诗便让她早晨到一所学校操场跑18圈。

每周日,唐诗都会骑着摩托车到老家看看,他就让陈若琳跟在后面跑,一个来回足有十公里。这两招很见效,短短两年时间,陈若琳练就了一副铁脚板,她成了那所学校晨练场上的小明星,在此锻炼的大人们全被她甩在了身后。

体质加强,使陈若琳在训练场上如鱼得水,一段时间过后,她被选拔到省少体校, 成为该校一名短期代培生。 陈若琳夺与教练苦其心志陈若琳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她是爷爷和奶奶一起生活。

第一次离开身边,爷爷、奶奶虽然舍不得,但考虑到她的前程,唐诗还是狠狠心。陈若琳也成为惟一没有家长陪训的小孩。

第一个月她竟然去了六趟南京。有奶奶陪伴,陈若琳就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

这样的日子毕竟短暂,奶奶呆上一两天后就会返通,每当这时,陈若琳便死死拉住她的衣角,眼泪夺眶而出。陈若琳渐渐适应了新生活,这段经历为她成长奠定了基础。

她后来说,远离家人的日子虽然痛苦,但很磨练人。

6. 陈若琳的成长经历

陈若琳的成长经历:

2006年多哈亚运会 女子双人10米台*(与贾童) 单人10米跳台亚军

200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 女子双人10米台*(与贾童) 单人10米台亚军

4岁,陈若琳从江苏省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开始跳水生涯。

2003年,陈若琳在全国少儿跳水赛上独揽三金;2004年,陈若琳出席了全国跳水锦标赛,面对李婷、劳丽诗等诸多名将,她毫不怯阵,勇夺十米跳台第五名。

陈若琳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中国跳水队*周继红的关注。2003底,还不足12岁的她就成为一名国家队队员。

2006年国际大奖赛澳大利亚站比赛中,陈若琳和队友蒋李双击败了包括奥运会*纽贝里在内的所有强手,摘取双人十米跳台*。半个月后的德国站,陈若琳和队友再度折桂。

2006年4月下旬,陈若琳和贾童摘得了中国站大奖赛双人十米跳台*。此后的加拿大、美国两站大奖赛,他们均凯旋而归。半年间,陈若琳在该项目独保不败。

2006年世界杯跳水赛上,陈若琳与队友贾童联手,再次将十米双人跳台*收入囊中,成为中国跳水队最年轻的现役世界*。

7. 陈若琳王鑫*背后的故事

姓名:陈若琳 性别:女 生日:1992.12.12 籍贯:江苏南通 项目:跳水 爱好:看书看电视 姓名:王鑫性别:女生日:1992.8.11 籍贯:湖北武汉 项目:跳水 爱好:看电视 两个16岁的小女孩双双站在跳台上,脚下,是清澈的池水和拥挤的人群。

展臂,深呼吸,纵身跃下,两个年轻而美丽的身影完美入水。 整个场馆顿时沸腾!两个南方小丫头,终于弥补了中国跳水队多年的遗憾。

备战 为了一次完美的跳跃,两个当家小鬼分别克服了青春期的烦恼。 鑫为奥运两年未见父母 尽管近两年来,这两个小丫头几乎包揽了世锦赛和之后所有国际大奖赛的单人和双人项目*,但女子跳台*的软肋就在于年轻选手的心理素质欠佳。

王鑫曾说,为了专心训练,自己已经两年没见到父母,更多时候是通过电话和他们联系。“就算是奥运会我也不希望他们来现场,怕他们来了我就跳不好了。”

小女孩说。 教练赵文进曾坦言,目前王鑫的技术不是很完善,要想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冠,需要“很幸运很幸运”。

“幸运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艰辛去做的,不是靠自己想就想得出来的。”所幸,幸运和实力最终和王鑫走在了一起。

琳为奥运戒冰激凌蛋糕 对于陈若琳来说,这一年来*的烦恼就是发育期的烦恼。“只有我自己知道,多了这几斤体重,在跳动作时是什么感觉,明显感觉没有两天前的动作轻盈:翻跟头翻不过来,身体沉了好多。”

控制体重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任务,为了尽可能地遏制“发福”,陈若琳采取了节食的方式,她不仅放弃了自己酷爱吃的冰激凌和蛋糕等零食,而且几乎连晚饭也“戒”掉了。 在一个又一个饥饿的夜晚,陈若琳以看书或看电视来放松精神,“实在不行了,就睡觉”。

性格 两个人小鬼大的世界*还是一对爱看《故事会》的小女孩。 =============================== 王鑫、陈若琳:她俩以前竟然都怕水 两个“90后”小丫实现奥运*梦 12日,“水立方”,女子双人10米台的决赛。

中国队的陈若琳/王鑫这对“90后”小姑娘,以363.54分技压群芳,为中国代表团赢取了本届奥运会的第11金。 当身材娇小、笑容甜美的两个“90后”奥运*站在眼前,别被她俩的外表所迷惑,更不要以为她们的胜利似囊中取物,*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有她们自己最清楚。

陈若琳 曾被教练直接扔下水 4岁时,当陈若琳被启蒙教练高峰抛下水之后的几分钟内,她就被认定了是“天才”。 由于陈若琳从小爱生病,每周都要跑好几次医院,父亲唐华为了让女儿增强体质,带她去了游泳池。

由于陈若琳迟迟不敢下水,于是她的腰上缠上绳子,被教练扔到了水中央。等大人的香烟点着了,开始说话时,才突然意识到这小家伙已经不声不响地爬上了岸,静静地站在一旁。

“天才啊!”高峰抱起湿漉漉的陈若琳就亲,“这孩子水性太好了!我要定了!我从自己练跳水以来,到现在当教练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水感这么好的孩子!” 接触了跳水之后,陈若琳不再生病了,反而对跳水“着了魔”,就连夜里说梦话,叫的都是队伍里成绩*那个孩子的名字。为了能参加少儿比赛,赛前两个月手臂骨折的陈若琳,在距离比赛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胳臂仍然伸不直,执意要参加比赛的陈若琳毅然接受教练的“正骨”。

“你手轻一点啊,”这是年近6岁的小琳琳对教练说的话。她知道等待她的会是疼痛:教练让她把手臂放在平衡木上,然后拿了个板凳,压在胳臂上。

当时在场的父亲听到小琳琳的惨叫声,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孩子叫得一塌糊涂,我在旁边哭得一塌糊涂。”

于是,全家开大会,一致要求小家伙放弃跳水。但是她一定要练下去,还要参加比赛,家人怎么劝都不行。

那一次受伤,陈若琳只休息了三四天就训练了。带着这股对跳水的执着和吃苦精神,陈若琳一路从南通市体校跳到位于南京的省业余体校,后来是江苏队,再后来就是国家队了。

王鑫 水中挣扎五天学会游泳 8月11日是王鑫的生日,妈妈亲手为她缝制了蓝色碎花布大枕头,这是王鑫的“好运枕头”。 王鑫出自湖北武汉的一个贫困家庭,那时候她还叫王若雪,后来进入清华大学跳水队,“跳水女皇”伏明霞的教练于芬认为,“若”与“弱”同音,于是,她变成了现在的王鑫。

王鑫10 岁时练习体操,两年后转为跳水。她还记得,自己以前很怕水,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去游泳池,根本不敢下去,只会守着台阶,在池边玩。

“刚练跳水,我依然怕水,教练就在我腰这里绑了一根绳子,看我迟迟不敢下去,她就把我推下去,然后我拼命向岸边划啊划。这样挣扎了5天,我学会了游泳。”

2006年多哈亚运会,是王鑫进入国家队后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她一举拿下了10米台的单人和双人两块*。2007年,她又在墨尔本世锦赛上赢得双金,向世界发出“我来了”的讯息。

2008年世界杯,王鑫没有在单人比赛中摘金,她输给了小自己4个月的双人搭档陈若琳。 8月11日是王鑫16岁的生日,她说:“奥运*是得到的*的礼物!”王鑫的生日礼物,当然还包括“小姐妹”陈若琳送来的友谊。

“希望我俩一直是搭档。” 那个蓝色碎花大枕头,此时正静静地躺在奥运村公寓的房间里,等待着王鑫的凯旋。

跳水*日记怎么写(跳水运动员怎么写) 第1张

跳水*的故事50字

伏明霞, 这个中国的小明星, 像天边一道绚丽彩霞, 11岁就照亮了天际, 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 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得主, 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 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

小明霞7岁开始练跳水。她吃了不知多少苦, 流了不知多少泪。为了加强关节的柔韧性, 矫正孩子们的关节, 教练每天都让小家伙在各自房间里练功。他们坐在小板凳上, 把双腿平放在另一个小板凳上, 然后由教练或探望的家长帮忙, 坐在小家伙的双膝上。大人100多斤的重量, 一压就是几十分钟, 孩子关节疼痛难熬的程度, 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小明霞疼得眼泪像决堤河水哗哗流个不止。她用小手使劲拍打着妈妈, 尖声喊着: “到时间了吧?到时间了吧?”妈妈为了让孩子成才, 真是铁石心肠, 不为所动。小明霞尽管连声哭叫求饶, 但第二个晚上, 她还是乖乖地坐在板凳上, 等着压韧带。这是一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 成功正是孕育在坚韧不拔的毅力之中。

1987年, 小明霞被国家跳水队教练於芬看中了。经过精心培养和严格的训练, 小姑娘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的宝座。1990 年7月, 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 徐益明教练果断地把伏明霞推到疾风暴雨中考验, 让她参加了比赛。面对人高马大的外国运动员, 伏明霞就像童话里的小矮人。但小明霞犹如鹤立鸡群, 技压群芳, 终於夺得友好运动会女子10 米跳台跳水*。中国小女孩一下子爆出了世界大赛的冷门。

1991年1月4日, 在佩思世界锦标赛女子跳台赛中, 伏明霞又赢得了这个项目的*。从此, 伏明霞像九霄彩霞一般照亮天际。然而, 任重而道远, 正如她在1992 年7 月26 日的日记中所写: “今天预赛成绩不错, 我排在第一; 但那已经成为过去, 明天我要重新开始, 一轮一轮地拼。”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1992 年7 月27 日跳台跳水决赛中, 伏明霞沉着稳健地一轮一轮拼到底, 战胜了所有的对手, 为祖国赢得了又一枚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14岁的小明霞再次成为万众仰慕的*明星。

郭晶晶跳水夺冠日记

第一篇:

昨天是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得*最多的一天,从下午到晚上,中国运动员共夺得8枚*,使*总数由前一日的27枚上升到35枚。

昨晚的奥运节目丰富多彩,一丁和家人基本是在“运动战”状态下看比赛。一会看中国女排对日本女排的比赛,一会看女子乒乓球团体决赛,一会看女子单人跳水决赛,一会看男子羽毛球决赛。昨天产生的8枚*中,一丁看到了4场,看得比较过瘾。

看跳水比赛时,一丁主要以看郭晶晶的比赛为主,穿插着看其他的比赛。在这次比赛中,老将郭晶晶不负众望,终于夺取了女子3米板的*,为中国羸得第35枚*。

祝贺郭晶晶!

祝贺中国跳水梦之队!

第二篇:

今天下午2:30分,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1女子双人3米板跳水比赛。据我所知,双人跳水,不是自己跳得好就行了,还要讲究双人的配合程度。这次比赛打分分技术分和配合分,根据起跳时的姿势、空中时的动作、入水时的水花几方面来打分。跳水分5次,2次跳规定动作,3次跳自选动作。

第一轮开始了,大家都为郭晶晶、吴敏霞捏了一把汗,但是一开始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第一跳就领先了,随后发挥出色,连续4次,自始至终没有一次失误,遥遥领先,把比分拉开十几分,最后一跳最紧张了,如果发挥失误,那就一落千尺了,从走上跳板开始,我的眼睛就死死得盯着她们的每一个动作,她们两人不紧不慢的走到板头,嘴里喊着口号:1、2、3、走。她们同时跳起,身子一屈,双手碰脚接着展开,双手举过头顶,入水,完美的动作,而且水花也不高不大,她们一路领先,成功地夺得了*,我们欢呼雀跃,高兴万分。

比赛结束了,看着郭晶晶手上缠着的绷带,我明白了:“她们得到*并不是偶然,而是经过刻苦磨练过的得到的。”

今天下午2:30分,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1女子双人3米板跳水比赛。据我所知,双人跳水,不是自己跳得好就行了,还要讲究双人的配合程度。这次比赛打分分技术分和配合分,根据起跳时的姿势、空中时的动作、入水时的水花几方面来打分。跳水分5次,2次跳规定动作,3次跳自选动作。

第一轮开始了,大家都为郭晶晶、吴敏霞捏了一把汗,但是一开始就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第一跳就领先了,随后发挥出色,连续4次,自始至终没有一次失误,遥遥领先,把比分拉开十几分,最后一跳最紧张了,如果发挥失误,那就一落千尺了,从走上跳板开始,我的眼睛就死死得盯着她们的每一个动作,她们两人不紧不慢的走到板头,嘴里喊着口号:1、2、3、走。她们同时跳起,身子一屈,双手碰脚接着展开,双手举过头顶,入水,完美的动作,而且水花也不高不大,她们一路领先,成功地夺得了*,我们欢呼雀跃,高兴万分。

比赛结束了,看着郭晶晶手上缠着的绷带,我明白了:“她们得到*并不是偶然,而是经过刻苦磨练过的得到的。”

这只作为参考!!!

奥运*吴敏霞的励志故事,在不完美中遇见完美的自己

奥运*吴敏霞的励志故事,在不完美中遇见完美的自己

关于奥运跳水*吴敏霞的励志故事,和曾经的师姐“跳水女皇”郭晶晶相比,吴敏霞确实不是“天赋型”运动员,先天性贫血让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玻璃人”,营养不良,运动能力也比普通人弱一些。即便这样,她五次蝉联女子双人3米板*,以5金的成绩超越了“跳水女皇”郭晶晶,成为奥运会跳水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

   吴敏霞简介

吴敏霞,1985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4级本科生。1991年,吴敏霞开始在上海市第二跳水学校接受训练,1998年,吴敏霞入选中国国家队。2004年,吴敏霞与郭晶晶一起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并在随后的女子单人3米板比赛中获得亚军。2008年,吴敏霞再次与郭晶晶配对,成功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2011年7月,吴敏霞个人第一次获得世锦赛女子单人3米板的*。2012年8月,吴敏霞在伦敦奥运会上先后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与女子单人3米板的*,个人奥运会*数累计达到4枚,平了中国跳水队记录。

吴敏霞出生在上海徐汇区龙华路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喜欢水,经常光着个脚丫子跑水坑里玩水,有时一天洗好几次。而吴敏霞选择跳水却与她的这个喜好一点关系没有。那是1991年的春天,上海少体校的教练袁连英去吴敏霞所在的龙华幼儿园选苗子,吴敏霞让教练袁连英眼前一亮。当时,100多个孩子站在一起量身材、测韧性,吴敏霞是其中最出挑的一个。而就在跳水队看上吴敏霞时,舞蹈班的老师也选中了吴敏霞。吴敏霞的父母权衡左右,最终因为上海游泳馆离家更近一些,于是替吴敏霞做主选择了跳水。

励志人物励志故事

当你的笑灿烂像阳光,当你的梦做得够漂亮,这世界在为你鼓掌,只有你自己知道曾经所受的伤。成长意味着失去,失去意味着得到,得到意味着舍弃,舍弃意味着长大。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不是拥有什么,而是没有什么。正是因为不完美,才会显得更完美。

里约奥运会中国跳水首金毫无悬念地被中国“跳水一姐”吴敏霞收入囊中,这是她第五次蝉联女子双人3米板*,以5金的成绩超越了“跳水女皇”郭晶晶,成为奥运会跳水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

里约奥运会是吴敏霞谢幕的舞台,在那里,她终于要对热爱了25年的跳板说一声再见了。那些疼痛或是伤疤,荣耀或是失误,也将成为她一生的回忆。可是,这位实现“零缺陷”完美动作的“跳水一姐”却一直深深地感谢着自己的不完美。

和曾经的师姐“跳水女皇”郭晶晶相比,吴敏霞确实不是“天赋型”运动员,她的资质甚至不如比自己小5岁的跳水新秀何姿。

先天性贫血让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玻璃人”,营养不良,运动能力也比普通人弱一些。好的体力是对一个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而先天性病症无疑是吴敏霞的一个致命伤。

如果说先天性贫血是阻挡吴敏霞成为一名运动员的“坎儿”,那么先天性跨和髋关节突出,则是阻碍她成为一名跳水运动员*的“拦路虎”。因为受运动方式和训练强度的要求,跨和髋关节突出者不宜从事跳水运动,否则就会有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可是,出于内心对跳水运动的热爱,吴敏霞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跳水事业的征程。

“我从没觉得我不幸。我觉得我真的是很幸运。那么多人觉得我不适合当运动员,我当上了。那么多人觉得我当上了运动员,可能出不了多好的成绩,我通过努力有了成绩。还有很多人觉得,我可能有了一点成绩但坚持不了多长久,但我却成了坚持最久的一名运动员。”吴敏霞说。

为了弥补先天性身体素质的不完美,吴敏霞默默付出了比普通运动员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常年的训练和比赛,她的胳膊、腰、腿、脚腕、手腕几乎没有一处安然无恙,2007年更是她的一道“坎儿”——旧疤未愈又添新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队友训练,绝望地直呼自己“不会跳水了”!但就是这样,吴敏霞始终没有放弃。

她从6岁学习跳水至今已满31岁,过去的25年里几乎一直是在跳水池翻腾跳跃度过的,从当初的不被所有人看好到今天的“完美跳”*,都是每一天坚持的回报。所谓的“完美跳”,不过是她用自己的一个个“不完美”积累起来的结果。

*到手,听着缓缓奏起的国歌,此刻的吴敏霞再也忍不住,开始泪流满面。收获自己的第5枚,也是最重要的一枚奥运*。在中国跳水梦之队中,她作为最没有天赋的奥运*,成功超过一代传奇郭晶晶,为自己的跳水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这世上并不存在一帆风顺,毫无瑕疵的完美,而完美的真谛就在于接纳所有的不完美,然后让自己更加强大地完美下去。

完美不是一种完成时,而是一个追求更高更好更强的过程。正如吴敏霞所说“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让她一路努力,一路坚持,终于完成了对自己一个又一个挑战。

其实,真正的胜利不是那面*,而是体育健儿们追求卓越的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实现了对“完美”一次又一次地超越。

“我选择了,我也成为了一名运动员,我觉得这已经是一种奇迹。每天都在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心理负担,那么辛苦,自己还在坚持,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走自己想走的路,让自己不留遗憾。”吴敏霞说。

我们或许不是运动健儿,不必像吴敏霞那样辛苦,可是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次的比赛?为了遇见更完美的自己,我们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用心生活。虽然人无完人,但是我们依旧去抱着追求完美的心态去不懈前进。

有人说,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美。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美,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地走向完美。蜕变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蜕变都会有成长的惊喜。

其实,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所谓的完美,就是把你现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一刻,尽你现有的全力做到*。

愿你能和吴敏霞一样,在不完美中遇到完美的自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